「縮水式通脹」困擾全球

自新冠疫情以來,全球供應鏈大亂、缺乏勞動人口、能源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,都導致通貨膨脹飆升,同時令各國企業面臨更大的經營壓力,其一的應對策略,是貨品價格不變,惟份量減少,而這種縮水式通脹(Shrinkflation)近期變得更加明顯。英國有民調顯示,多達九成成年人對「貨品縮水」感到憤怒。
貨縮水變相加價
據《法新社》報導,關注消費者權益及貨品縮水現象多年的美國人Edgar Dworsky表示,近月有原本24袋裝薯片變成22袋,但售價不變;也有售價2.5英鎊的花生由原來的250克減至225克。另外,非食品類也有同樣趨勢,如有洗衣粉近期少了75克。還有,麵包縮水30克、售價反增加12.5%的情況,以「縮水」這種方式變相加價。
以往,這種份量輕微縮水的情況每每讓消費者難以察覺,但近來由於縮水式通脹在全球不少地方出現,故引起外界關注。美國營銷學教授Anand Krishnamoorthy解釋縮水情況普及的原因:「這是因為消費者對產品份量大小的了解,不如對價錢的了解。」
英國零售分析師Bryan Roberts表示,與直接加價相比,超市供應商通常認為這是抵銷更高成本的最簡單方法。當地另一零售分析師Steve Dresser補充,零售商還會在其他方面縮水,包括減少促銷次數或下調折扣水平;而超市更可能推出更多自家品牌商品作替代品,以獲取更高利潤。
全球通脹暴升涉5大因素
1. 能源

歐洲和美國汽油價格今年分別飆漲超過350%和120%,原油價格則大漲50%。許多經濟學家預期,由於美國產油速度減緩、污染者碳排放許可成本升高,以及污染較重的燃料使用遭受限制,汽油價格偏高的情況不會消失。
再者,各國致力放棄用煤炭,歐洲比以往更依賴天然氣為家庭用戶供暖與發電,然而已沒有足量的天然氣儲備過冬,加上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大戶增加國內儲備,令情況愈來愈糟。天然氣價格飆漲逼使歐洲一些化肥及更多生產商減產,導致農民成本暴增,加劇全球民生物資與食品價格上漲。
2. 晶片

晶片缺貨已影響製造業。美國通用汽車將第三季出貨量減少20萬輛。德國《星期日世界報》引述專家預期,今年全球汽車生產將減產1100萬輛。晶片價格不斷攀升,帶來的影響將擴及眾多產品,從電子裝置、汽車、電話到洗衣機等。但晶片製造商也有漲價理由,它們面臨從原物料到供電各類成本都在上漲的情況。
3. 糧食

聯合國糧農組織編彙的指數顯示,今年1至8月,全球糧食價格上漲了30%。這除了因為農產品價格攀升,還歸咎新冠疫情引發的相關壓力,例如物流中斷和運輸成本增加。
4. 環保

各國政府為引導產業轉型且對環境更友善而實施嚴格規定,包括關閉污染環境的工廠、礦場、車輛和船隻,對重要貨品和服務供應及成本都構成影響。摩根士丹利預估,若歐洲的碳排放配額價格攀上100歐羅,將造成歐洲零售電力價格上漲20%,使歐羅區整體通脹率增加35個基點。
5. 薪金

隨著物價攀漲,消費者對於未來通脹趨勢也看升,進而要求調高薪水。美國8月平均時薪已增加6%。在英國,一些產業今年薪資已調高最多達30%。
環球憂通脹變滯漲
事實上,美國通脹經已攀上超過30年的高位,9月份消費物價指數(CPI)按年升5.4%,為1991年1月以來最高。當地汽油和燃油的價格分別按年升42.1%和42.6%;食品和肉價也錄得雙位數的按年升幅。環球經濟面臨通脹壓力,類似的CPI上漲亦見於波蘭、俄羅斯和巴西等多個國家。聯儲局聲稱當前通脹屬臨時現象,大部分與供應鏈失衡和需求增加有關,預期未來數月會消退。
不過,聯儲局理事Christopher Waller表示,如果美國未來數個月的通脹繼續以目前的速度上升,而不是預期般下降,聯儲局明年或需要採取更積極的應對措施。
概念貫通
經濟全球化
在全球化的影響下,各地的經濟活動比以往緊密,而全球市場在遵從自由經濟的原則下,貿易交流不再受地域疆界影響,而且容許資金自由流動。全球生產關係的緊密性,有可能加強部分國家在國際貿易關係上的依賴,當生產關係其中一環出現問題,便會為全球的生產鏈帶來連鎖效應。
生活素質
生活素質用以衡量人們生活的好壞程度,跟生活水平有密切關係。簡單而言,一定程度的生活水平是保持較高生活素質的必要條件,但不是充分條件。通脹升溫,必然令大眾增加開支,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生活素質。
相關概念
競爭力(Competitiveness)
經濟全球化(Economic Globalization)
需要(Needs)
生活素質(Quality of Life)
詞彙選介
成本(Cost)
加價(Markup)
壓力(Pressure)
縮水式通脹(Shrinkflation)
思考問題
1. 疫情下,以下哪一項對通脹的描述是不正確的:
(1) 通脹是狡猾的,如縮水通脹,價格不變,份量減少。
(2) 通脹只是新冠疫情的後遺症,預期未來數月會消退。
(3) 通脹指整體物價水準持續上漲,人們的購買力下降的經濟現象。
(4) 通貨膨脹會改變財富存量的分配,也改變了收入分配,從而影響生活素質。
A. 只有(1)、(2)和(3) B. 只有(1)、(3)和(4) C. 只有(2)、(3)和(4) D. (1)、(2)和(4)
2. 討論:通脹帶來的利弊。
參考答案
1. B
2. 利:
• 通脹中,政府作為最大債務人可減輕一定的債務負擔。此外,通過大量發行貨幣,政府也可獲得追加的財政收入,如適當投資和建設,可促進經濟增長。
• 通脹的情況下,產品價格上漲速度一般快於名義工資的提高速度。因此,企業的利潤增加,又會刺激企業擴大投資,從而促進經濟增長。
弊:
• 通脹加劇,持有貨幣會遭受購買力下降的損失。為此,企業和大眾會盡力把現金轉化為實物資產或增加消費,致使社會儲蓄率下降,從而使投資率下降和經濟增長率下降。
• 通脹持續,整體社會物價一升再升。最初消費者預期商品及服務價格會繼續上升,於是增加消費欲,商家為了滿足需求便加大產量、加大投資。顯然這樣的惡性循環必然會推高物價,一段時間後令需求下降,最終導致整體經濟受損。